
一、会议主题
对检察题材30集电视连续剧《守望正义》剧本进行论证
二、会议时间
2012年2月25日 下午2:00——5:30
三、会议地点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会议室。
四、 参加人员
1、李广森(中国检察出版社音像中心主任)
2、陈复军(中国检察出版社音像中心执行主编)
3、郑月(编剧,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艺术系主任)
4、段培(编剧,北京黑彩色影视文化咨询工作室艺术总监)
5、曹欢(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制片人)
6、刘馨(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编剧)
7、朱丹华(中央电视台国际电视总公司节目运营版权管理部项目经理)
8、陈海帆(华强方特影业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制片人)
9、刘 川(北京电视台编导)
10、李卫国(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反贪局局长)
11、刘忠光(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反贪局侦查员)
12、徐淼(北京海淀区政法委干部、原海淀区检察院反贪局检察官)
13、李玲(北京海剑理灵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14、祝江涛(北京海剑理灵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
15、王秀荣(北京海剑理灵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
16、何继昌(南京广电集团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
17、马惠飞(南京广电集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制片主任)
18、王海涛(北京爱媒森影视传播公司总经理)
19、杨林(中视太和影视公司董事长)
20、薛俊(中视太和影视公司副总经理)
21、黄山(括宇传媒副总经理)
22、采桦(北京天运纵横文化传播公司、股东)
23、刘玉梅(共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24、张建忠(中和信诚投资顾问公司总裁)
25、程海燕(正义网络传媒总裁助理、中国检察视频台台长)
26、 王晓(速录员)
27、 刘川(录像)
28、刘军(摄影)
五、 会议议程
会议主持人:陈复军
1、主持人介绍参会人员并简述检察题材电视剧《守望正义》的基本情况。
2、《守望正义》首席编剧郑月作剧本阐述。
3、责编刘馨、朱丹华对该剧本发表意见。
4、沈悦对该剧本作导演阐述(书面)。
5、检察官刘忠光、徐淼对该剧本发表意见
6、本剧检察顾问李卫国对剧本发表意见。
7、自由发言(详见速记)
8、本剧制片方李广森进行总结发言。
在本次会议上,与会人员对《守望正义》剧本总体是认可的,都认为是一个基础很好的本子,投资方南广集团也表示了投资诚意,但对剧本修改也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我们认为,中央电视台国际电视总公司责编朱丹华的发言最具代表性,具体内容如下:
朱丹华(中央电视台国际电视总公司节目运营版权管理部项目经理):首先特别感谢李检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在这儿提出我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今天来了很多检察系统的英雄们,我内心很惶 恐,说的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见谅。
这个剧本我看了快有一个月了,当时看到这个剧本的感觉或是挺眼前一亮的,我觉得可能分几点。
第一,这个剧作的产生现在来说是適逢其时,因为从这几年的银屏来看,检察题材的电视剧基本上没有。我那天查了我们公司的收视率系统,2003年、2004年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检察题材的剧目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政治的限制,对反腐涉案题材有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好剧本的缺乏。现在小道消息是有可能涉案剧会解禁,我们这部剧的重点不在涉案,在后期的宣传上面,我们还是要比较注意对政策的规避,我们不要把它作为一个涉案剧去解读,也不要把它作为一个涉案剧去推广。它塑造了一个检察人员,尤其是一线人员的勇气和智慧,重点在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了智慧的博弈,这应该是主要的定位。
第二,剧本本身而言,有几个方面是比较精彩和成功的地方。
1、结构框架方面非常清晰。在第一集就出现了夏青和丁一凡两个棋友的相遇,往小了说是两个正反方的主要人物,夏青和丁一凡之间的对弈。框架非常清晰,博弈感使得剧从一开始就非常吸引关注,就像第一集的结尾写的夏青的妈妈说这是好莱坞爱情片的开场,惊悚片也是这样的开场。这让观众产生一个期待,他们之间是爱情片还是惊悚片,在这种结构框架方面非常的清晰。
2、悬念的设置、节奏的把握和叙事技巧方面也非常的精彩。这是此类题材一个关键的部分,从根本上决定这个剧是好看还是不好看,我们抛去了所有厚重的主题和我们所要表达的价值观,剧首先要看好才能吸引观众,才能拍形而上的东西。目前这个剧本做的比较好看,比较能够吸引人。对谜团的设置和逐步的解开,包括双方在案件发展过程中的高智商的对决和一些人物心理特别细腻的描绘,作者掌握的都非常游刃有余。包括这部剧涉及到的一些财经、政治和法律等专业领域都解释的非常清楚。
3、人物的台词非常有动感,在这部剧当中,主人公的性格对比非常充分,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基于他们非常富有生活气息的对白和台词,能够表现他们人物的个性,能够呈现他们的思想和理念。
4、剧本的开局特别好,入戏的节奏非常快。我们有一个六六法则,一个电视剧的前六集和每一集的前六分钟是决定你这部剧能不能留住观众的关键因素。这部剧我看到前三集的时候,觉得这部戏开局非常好,一开始设计了从响水河贪污案寥寥几笔,马上把案件过去,又转到南都案,又写到了汪鸿志的跳楼事件,节奏把握的特别好,而且在事件铺牌的过程中,人物的出场也比较有特色。包括李大康和他的家人,他们去超市有一段对话,通过一个很简单的场面把这个人物的个性和主要家庭关系交代的非常清楚。还有包括夏青和丁一凡在飞机上的偶遇马上把从外地过来挂职的情况交代清楚了。
5、人物的塑造比较成功。当我们看完前面几集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可以对人物有一个非常清晰轮廓的概念。尤其是夏青和李大康的出场是一动一静,他们两个人的一文一武,李大康要稍微鲁一点的做法和夏青特别趋于内心的破案的理念,对比的手段使用的非常好,使人物非常的立体。
6、这个剧比较突出的一点,也是和其他剧有比较不同的一点,对人物的心里描绘非常非常的细腻。我的第一印象是女编剧写的,人物心理描绘的非常细腻,内心的张力是非常充足的。
7、情节设计、场面铺牌方面,剧本有很多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东西。段培老师提到的生日礼物这个,我当时印象特别深刻,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来说,我对所有的财经、检察系统可能是不太了解,但是我看到了一个和我日常生活经验不同的事件,就足以吸引观众往下看。
下面我谈谈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和建议。
第一,是不是可以考虑深化旁白的作用,现在有一些旁白写得很好,旁白可能有几个作用,第一个可能是起到引导观众的作用,交代背景和案情。第二个是解释一些观众不太理解的事情。第三个是活动的时候,通过动作和语言比较难以表现对白的时候,可以用旁白。在解释案情,引导观众这方面的旁白基本上没有。刚才我们也从编剧老师的阐述当中了解到,母线的观众定位是比较偏精英的,他写的是高智商的对决,所以相对来说要求观众也比较高智商一点,才能看得比较入戏。但是电视还是大众传媒,大部分观众还是以家庭妇女为主,为了照顾到更广层面的观众,我觉得可以加强一些剧情方面的引导,包括案件的进展。
比如说第一集刚刚出现的时候,他们照片中发现卢会军以后,就说这个会不会跟南都案有关系,刚刚看到这个剧的人可能就不知道。
第二,现在我们塑造的是一个检察官的群像,群像这种东西不是特别的讨巧,现在完成已经很好了,但是如果说更为讨巧,我们还是设定一到两个人作为最最主要的,比如说夏青和李大康作为一号和二号,把戏往他们身上再集中一些,把一些零散的部分,比如说刚才我们私下讲到的这些东西,既然后面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了,一开始也不用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写了,就索性作为一个功能性的人物,很简单的出现,很简单的走就完了。
第三,现在的线索铺牌的方式基本上是平行式的,南都案和汪鸿志跳楼这两件事一直是平行交叉进行,到了最后几集,突然发现这两个案件都指向了是一个蓝海系的财经命案。我个人觉得在两条线索平行交叉的时候,有的时候我在讲南都案,在这儿设了一个扣,我要解这个扣的时候,这个衔接的口有点松,离的太远了,不是特别的集中。我也没有太想好,我想有没有可能这样,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相对集中的去写南都集团案,包括我在看的时候,其中有很多集范成利作为主要的人物一直没有出现,后面还有,但是中间隔的太远了,观众观看的连续性方面不是特别的完美。有没有可能先集中写这个南都案,因为现在汪鸿志跳楼是在第二集就出现了,有没有可能把这条线也相对集中,前面那条线也相对集中,比较合适的点,再让汪鸿志的案子再介入进来。
第四,夏青的感情戏,有一点我个人的情绪在里面,我觉得她的感情写了,但是写的不是特别的过瘾,是不是创作的时候考虑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取舍,把这边给舍了。我觉得如果要写,就一定要写的过瘾一点。他和丁一凡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现在写的有时候感觉有一点小小的暧昧不清,夏青对丁一凡到底是什么感觉?因为一开始在汪的跳楼现场就见过他了,作为一个检察官,她应该很警觉,应该有这个职业素养,但是后来好像把这些事给忘了,慢慢的开始发展情感,后来又发现这个人是一个幕後的指示者,又没有什么情感了。
包括她跟陈子明的感情,现在这种状态比较尴尬,写了一些,但是不是特别的明白。我不知道我说的明白不明白。
第五,我特别欣赏这部剧里面写的很多对白,包括旁白,台词的功底特别好,有一些是不是可以稍做调整,有一些对白比较长,比较多的有300、400字,这样的场合很多。台词写得很好,特别精彩,但是感觉如果我们从镜头语言上考虑,可能一个人坐在那儿说话说很长时间会比较枯燥一点,这是一个小问题,是不是可以在修改的时候,稍微考虑调整一下。
一些特别具体,特别细节的问题,我稍微举几个例子。比如说第一集当中,霍亮去接夏青,夏青问霍亮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行业,他说有一个个人的小秘密,觉得很有后戏,但是后面没有了。如果后面没有,我觉得前面就可以再简略一点。
比如说第一集当中出现了丁一凡的416的会议纪要,这是一个特别关键的道具,一开始丁一凡丢箱子的时候,他很警觉,416会议纪要没有了,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是后面写丢了还是怎么得?我看了32集剧本,没有发现,我还想怎么没有了。包括他们在换箱子的时候,鲁凯把密码告诉了夏青,他把密码告诉夏青这件事,是不是应该起到作用,比如说夏青是不是看到了416会议纪要,作为一条隐秘的线索,还是说她作为一个检察人员不应该打开别人的箱子,关键的道具上用的还不是太足。
第三集当中写到了丁一凡和神秘人通话,说了一些行业上的黑话,我也看不太懂,什么篱笆外有没有什么事,周末进山吧,后面没有交代丁一凡跟谁通话,这番话所指是什么,我没有看明白。
第三集当中汪鸿志的遗属应该是很关键的证据,具体的内容是什么,你们没有写。我作为观众,我老觉得写了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我特别想知道,但是又没有告诉我,我很难受。
韩笑给林昔(音同)发短信说我不方便和你说话了,后来又把了给去掉了,觉得是特别意味深长的甚至,但是具体是什么内容,我作为一个智商一般的观众来说,稍微难理解一点点。
第四集当中,写到他们在汪鸿志的遗体告别会上,见到了他的家属,他的妈妈故意掐他的小儿子,让他的小儿子哭,霍亮觉得他们有话要说,后来还要单独去见,但是后来就没有了。我就不再一一说了,都是一些细小的问题,我是觉得在后面修改的时候可以再休息的梳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