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5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他强调,新时期的“电视剧创作生产播出要严把品质关。”他在专访中特别强调“现实题材电视剧是创作主流和播出主导......现实题材中的涉案剧也逐步走出误区,将镜头聚焦扎根基层奉公执法的公安干警,聚焦反腐斗争第一线的政法干部,如《外滩警事》、《九命刑警》、《守望正义》等"。
这是继电视剧《守望正义》取得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发行许可证但尚未正式播出之前,首次得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这对我们整个创作团队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期待电视剧《守望正义》 早日登陆银屏,与广大观众见面。
【转】田进:电视剧创作生产播出要严把品质关
发布时间:2014/4/15 18:28:41 来源:中国广播影视 作者:文/记者万梦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接受记者独家专访。业内诸君细读此文,或许能为电视剧的创作、播出作出指引。
一、谈产业格局
记者: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作为我国电视剧行业的主管领导,先请您评价一下我国这一两年来电视剧发展的总体情况。
田进:我国电视剧的发展,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一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电视剧焕发强大生命力,数量快速增长。
2003年产量突破1万集,20年增长20倍。
2012年电视剧产量达到创纪录的506部17703集。
2013年在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双向作用下,电视剧发展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产量理性回落到441部15770集,“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的趋势明显。
二是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电视剧播出国,拥有最广泛的受众群体、最广阔的播出平台。
2013年全国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8.42%,全国观众人均收看电视时间保持在3小时左右,电视剧始终是收视的最主要内容之一。
对于电视台来说,电视剧是主打节目类型,播出总时长居各类电视节目之首,占总播出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在互联网上,70%的流量来自视听节目,其中以国产电视剧为主,一些主要视听节目网站的热播国产电视剧点击量屡破10亿。
三是电视剧是我国文化领域的朝阳产业。近年来,我们全面推进产业改革,电视剧产业从小到大、迅猛发展。
在制作主体方面,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聚集,以电视剧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已有7家(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光线传媒、华录百纳、新文化、中视传媒、浙江长城借壳江苏宏宝),社会投资热情高涨,投融资渠道更加多元。
在播出市场方面,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播出体系,中央、省、市电视台共同参与,播出方式灵活多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补充,一些视听网站购剧价格甚至超过了电视台首播价格。还有一个统计,各大视听节目网站版权投入的约70%以上都用于购买电视剧。
电视剧的发展,还体现在能够发挥其辐射和带动效应,有效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仅就对旅游业的带动来说,近年来,电视剧《木府风云》的热播,再次带动了云南木府旅游的热潮;山西乔家大院因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电视剧《乔家大院》声名鹊起。
二、谈创作生产
记者:您如何看待近几年国产剧在内容创作方面的特点?
田进:从近年来的创作生产来看,国产剧在坚持现实题材为主的同时,题材内容不断拓展,呈现“百花齐放”的胜景。这其中,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历史题材和热点题材——这四大类电视剧基本涵盖了当代中国电视剧的主要内容特征。
一是现实题材电视剧是创作主流和播出主导。2013年现实题材电视剧共计242部8143集,分别占总部数、集数的54.88%、51.63%。
2012年以来涌现了不少优秀作品,如《温州一家人》、《营盘镇警事》、《有你才幸福》、《老有所依》、《推拿》、《咱们结婚吧》等。现实题材中的涉案剧也逐步走出误区,将镜头聚焦扎根基层奉公执法的公安干警,聚焦反腐斗争第一线的政法干部,如《外滩警事》、《九命刑警》、《守望正义》等。
二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传播优势,一直是中国电视剧的重头戏。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持续繁荣,内容不断拓展,风格样式不断出新,出现《亮剑》、《暗算》、《历史的天空》、《黎明之前》、《潜伏》、《勇者无敌》等优秀作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年产量不大,却长期保持较为稳定的创作规模,质量水平逐步提升,如《井冈山》、《开天辟地》、《中国1921》等。
2012年以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继续保持了宏大叙事史诗品质的艺术风格,如《国家命运》、《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寻路》、《毛泽东》等。近期还有几部正在摄制的此类题材作品,如《邓小平》是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创作,《东方战场》是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创作摄制。
近几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已经从侧重表现历史事件、注重历史人物年谱等较为平实的创作手法,逐步融入探索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展现领袖独特人格魅力与精神世界,强化艺术表现力的新路。
三是历史题材电视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使者,不仅获得国内观众欢迎,也受到世界电视同行的青睐,尤其在亚洲地区。近年来涌现出的《赵氏孤儿案》、《大秦帝国之纵横》等剧目制作精良,大气厚重,观众口碑、专家评价都很高。历史题材电视剧多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谐、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四是多元丰富、特色鲜明的热点题材电视剧是讲好中国故事、阐述中国梦的有益补充和有效手段。热点题材电视剧有时是社会兴奋点的直接反映,有时又是社会话题的引导者。2012年以来,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热点题材,如《辣妈正传》、《小爸爸》、《新闺密时代》、《老有所依》等。这些热点题材剧,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直面当今社会现实,与观众有共鸣,能为观众释疑解惑,受到观众喜爱。
记者:当前电视剧的发展应该重点把握哪些问题?
田进:当前,我国电视剧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电视剧工作要着重把握好三个问题,即把方向、出精品、抓管理。
第一,把方向。要坚持电视剧精神文化产品属性,彰显价值导向,充分发挥社会教化功能、育人化人的作用。任何一部文艺作品都反映着某种价值观。价值选择从根本上决定文艺作品的思想穿透力和影响力,进而决定其品格和境界。电视剧创作亦是如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电视剧创作要彰显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思想内涵,就必须大力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电视剧创作的“灵魂”,是我们工作的坐标。
这方面,坚决不能让电视剧创作被一片精神雾霾所覆盖,让人找不到方向;也不能让电视剧创作片面追求文化GDP。目前电视剧受到过度娱乐和唯收视率问题困扰,引导、推动电视剧创作制作播出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在各种类型的作品中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灵魂”,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怎样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有非常深刻精辟的阐述,就是: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云山同志也指出,真、善、美是艺术的永恒主题,以丰富多样的题材来表现主旋律。主旋律代表着一种精神,不仅革命历史题材、英模人物题材可以体现,其他各类题材都可以体现。如果题材类型单一、结构失衡,主旋律很难有多彩的音符。奇葆同志在这方面也有非常明确的要求。
第二,出精品。精品力作,是电视剧繁荣的重要标志。我国已经是电视剧生产大国,但还不算强国,主要问题是质量不高。集中表现为三性统一的精品力作、扛鼎之作、传世之作偏少,平庸之作、粗陋之作、跟风之作占有相当比例。
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对高品质电视剧怀有极高的期待。近期在网上热播的韩剧和美剧,更加激发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电视剧的期待。一部《来自星星的你》引发了热议,这部剧为什么吸引人?我想最主要的还在于有吸引人的故事,制作也很精良。
艺术归根到底是以质取胜,而不是以量取胜。因此,要把提升品质、多出精品作为电视剧发展的中心任务。在政策导向上,要强化精品意识,把高质量高水平作为指南针和风向标。但大作品需要下大力气,提升质量、打造精品力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脚踏实地,摒弃心浮气躁,摒弃闭门造车、无土栽培,摒弃“赶进度”、“赶场子”,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从一点一滴做起。
出精品,还有一点,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党委政府引导和发挥市场机制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精品要靠市场机制,但仅靠市场机制也不行,党委政府必须加强引导和扶持。
第三,抓管理。电视剧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如何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成为紧迫的课题。
有人认为电视剧发展也可以尝试由市场说了算,“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很片面的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强调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的作用缺一不可。
电视剧的发展日新月异,电视剧创作已经出现也还将出现一些新情况、新现象、新问题。这对做好管理和引导提出了更多的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手段和方式方法,努力为电视剧创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谈精品创作
记者:在出精品方面,总局有哪些鼓励政策?
田进:目前,总局正在推进两项重点工作:
一是抓剧本促原创。
我们认为,提高电视剧质量,必须从剧本抓起。剧本剧本,一剧之本。2013年总局正式设立了“电视剧剧本扶持引导专项资金”,每年15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资助反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主题的优秀剧本。
在具体评选过程中,根据当前电视剧的创作实际,紧紧抓住提升质量、打造精品力作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确立了“四个坚持”基本原则:坚持扶持原创,坚持扶持现实题材,坚持扶持公益题材,坚持注重培养中青年编剧。2013年的评选工作已经完成。今年的评选工作很快也要启动,各地发现优秀作品可以向总局推荐。总局鼓励各省对重点扶持作品制定相应配套政策措施。
二是加大好剧推荐力度。
优秀的电视剧具有很强的创作示范和引导效应,我们要把三性统一的优秀电视剧精选出来,推广开去,引导行业创作资源有效配置和播出平台集中投放。
现在看来,要出精品,还得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这方面,既需要电视剧行业自己努力,也需要媒体的宣传。希望媒体加强对电视剧的关注,善待电视剧、爱护电视剧,主动引导社会舆论,构建理性、健康、活泼的电视剧文艺批评环境。我们反对花边炒作、低俗八卦、断章取义、娱乐至死的媒体报道,反对资本逻辑绑架艺术思维,遏制谩骂式的、恶搞式的、无厘头式的评论。当然,我们更欢迎媒体成为电视剧发展的诤友,多沟通,多交流,多提宝贵意见,协力推动电视剧持续健康发展。
四、谈中国梦主题创作
记者:中国梦主题是当前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何解读这一主题的创作范围?
田进:当前我们正在全力抓中国梦主题创作。我想,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和辉煌历程,一定会为电视剧创作提供丰富多彩的创作素材、精神营养和艺术激情。但中国梦主题创作,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图解政治口号,要注意防止简单化、概念化和贴标签。
实际上,保家卫国、发奋自强、创业发明、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崇贤孝亲、婚姻幸福等非常具体的题材都在中国梦主题的创作范围之内。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思想文化含量,以精湛的艺术表达和百花齐放的艺术手法描绘中国梦。
为推动中国梦主题创作,总局决定在今年7~10月开展中国梦主题电视剧集中展播活动。
7~8月份主要是针对暑期特点,重点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9~10月份主要是庆祝建国65周年宣传活动,展播进入高潮,推出一批优秀电视剧作品,为庆祝建国65周年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目前,各省(区、市)、各有关单位已经向总局推荐了一批电视剧,总局将在此基础上认真遴选,向全国电视台分批推荐优秀作品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