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3月19日晚8:25
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BTV-5)《经济法眼》栏目
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反腐启示录”
播出第3期——
医 考 泄密
【新闻链接】医考试题泄密 口腔学“教父”王少安获刑3年2009-10-26 10:30:56 作者: 来源: 法冶资讯
泄密案宣判 泄密者获刑 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就泄露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试题案作出终审判决。原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试题开发一处副处长孟磊和原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学教授王少安,均被法院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原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研究与评价处负责人于惊涛也被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
一起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泄题案将国家医考中心试题开发一处副处长孟磊、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学的教授王少安、医考中心研究与评价处负责人于惊涛紧紧联系在一起。三个人要么为人情、要么为名誉,将国家医考的绝密试题提前泄露。在此案终审判决后,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的检察官向本报记者独家披露了此案的侦办全过程。
神秘举报邮件揭露泄题大案 2007年9月21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开考前夜,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紧急通知延迟考试。全国60万考生在马上就要冲刺的时候被迫刹住了闸。根据国家医师考试中心的保守估计,延考造成直接损失高达7000余万元。
2007年9月20日,卫生部医学考试中心收到一封署名为“吴英雄”的电子邮件,里面的内容让看了邮件的领导不敢相信——竟是两天后才开考的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部分真题。
考题泄密了!就在领导决定准备部分考区停考的时候,神秘的举报邮件又出现了,这次是全部临床口腔学的试题,而且泄密单位直指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卫生部领导立即决定全国延考,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经过核实,在前两年的医考中,全国的平均通过率只有40%左右,而华西口腔医学院的通过率总是100%。作为研究生班的负责人和命题专家,王少安成了重点审查的对象。
留洋口腔学“教父”卷入案件 王少安是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学的教授,知名专家,口腔修复学的第一个博士。人称口腔学的“教父”。在审查过程中,这位医学泰斗始终不承认自己泄露了考题。随后,公安机关通过恢复已经被王少安格式化的电脑硬盘,发现了近200道真题。面对证据,王少安知道瞒不过去了,随后,他说出了一个名字——于惊涛,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研究与评价处负责人。
可是,当公安机关把考试中心工作人员的照片放在一起让王少安辨认时,他却认不出“同伙”。事实上,王少安不愿出卖合作者,所以才随便说了个自己知道的名字。最终,王少安难以自圆其说,只好将真正的泄题者供出,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试题开发一处副处长孟磊。
孟磊负责医考的命题工作,考试前,所有医考题目都在孟磊的手中合法掌控。而王少安是命题专家,因为工作上的关系,两人熟识多年。2005年6月,王少安第一次向孟磊索要口腔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试题。理由是他带了个研究生班,如果通过率太低,对他和学院都影响不好。开始几次,孟磊都拒绝了,但好面子的他禁不住王少安几次三番“求情”终于同意了。
根据孟磊的供述,他用U盘将口腔类考题从单位电脑里拷回家,从中抽取了360余道题,把每道题的题干和答案整理成一句话。考试之前,他和王少安约在北京的一家茶馆见面,王少安当场把整理后的考题拷进电脑再飞回成都。此后的2006年和2007年,孟磊每年都通过这样的流程将考题交给王少安。
泄题者竟不为金钱为人情
由于卫生部属地在西城,西城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介入调查。侦办此案的冯检察官告诉记者,正当一张无形的大网逐渐向王少安收紧时,发生了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承担了重要的救助工作,王少安也前往一线抢救伤员。为了顾全大局给抗震救灾让路,检察官暂停了抓捕王少安的计划,利用这段时间调取物证材料。
去年7月1日,冒着余震的危险,最高检、市检察院和西城检察院的反渎检察官赶到成都,将王少安押解回京。可是,王少安一口咬定自己向孟磊要题就是为了用于今后出书用,根本没有外泄。而他的口供对此案定性至关重要。
检察官了解到,王少安是从川蜀大山里走出来的穷学生,靠自己的刻苦努力才换来了今天的成就,而且非常孝敬自己的母亲。检察官以此为突破口进行审讯,和王少安聊他的医学成就,聊他的家庭成长,聊很多走了一个多月山路才到考点的考生可能因为泄题停考失去唯一的走出大山的机会……最终,王少安的心理防线崩溃了,痛哭着说自己对不起华西。
令办案人员都没有想到的是,孟磊和王少安没有金钱关系,两个人泄题都不是为了谋财,而是为了人情。
检察官说,王少安曾经被公派留学,归国后一直想报效学校。他在学校带了个研究生班。树立这个班的特色品牌成了王少安回报学校的一种途径。上课时,他用流利的英语讲授世界最前沿的口腔学研究,让学生们心悦诚服,被称作“教父”。名誉上的膨胀促使王少安一次次主动索要机密考题。考试前,王少安以重点辅导的名义,将准备考试的学生召集起来,通过投影播放这些真题,让学生们只准在课上用脑子记,不许记录、不许拍照。
如果说王少安从泄题能够获得认可和名望,泄题的孟磊却什么也没捞着,按照他的说法,就是为了给老熟人一个“人情”。孟磊的妻子也是一名医生,王少安曾承诺帮助孟妻发表论文、出去考察,但事实上也没兑现。2007年,他已经不愿意再给王少安供题。可架不住王少安恳求说最后一次,孟磊还是没撇开面子,没想到这一次却是东窗事发。
一场考试两拨人泄题 让检察官没想到的是,在对相关人员的审查过程中,又牵出一起泄题案。一场考试竟然有两拨人通过两个渠道在泄题!
因为王少安在最初审查时信口说出了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研究与评价处负责人于惊涛的名字,因此他也就成了必须审查的对象。
没想到,这个与王孟一案毫无瓜葛的于惊涛在接受审查时竟然主动交代自己也泄露了2007年医考的考题。检察官介绍说,于惊涛的工作一般都是在考试后介入,对当年命题进行分析评估,为今后出题提出建议。于惊涛岳父的朋友有两个孩子也要参加医考,可是考了两年都没过。当得知于惊涛在考试中心后,便希望能帮帮忙。于惊涛便以提前接触考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由,要求在考前就着手对考题进行“研究”,名正言顺地拿到了考题。
于惊涛设计的“帮忙”方式谁也没想到。他先将考题拷回去找人整理出答案。然后准备在考完试,全国的考生答题卡都汇总到他负责的部门之后,再趁值班时将两个学生的答题卡抽出来按照正确答案重新填涂。可没想到,考试突然延考,还被王少安这个无心人给揪了出来。所幸,于惊涛托人整理答案,对方并未将考题泄露,因此试题没有大面积扩散,否则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考试泄题渐成“产业”! 冯检察官在查办案件时发现,孟磊、王少安等人和社会上很多人一样,对于泄题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根本没有足够重视。他们虽然明知泄题不对,但认为顶多是违规违纪,从没想到会到被判刑入狱的程度。比如王少安,以为来趟北京就是配合调查,完了事就可以走人了。
除了法制观念淡薄之外,检察官还发现了保密制度得不到落实也是泄密的重要原因。“比如医考中心规定了涉密计算机不允许上互联网,考试中心的人各司其职,也不允许互相交流。可事实上,这些工作人员不仅用涉密计算机上外网,甚至彼此都知道计算机密码。此外,虽然命题老师和医考中心签订了保密协议,但他们进入命题组都可以随身带包,如果有人想将考题拷走是完全有可能的。”
发现漏洞之后,西城检察院向卫生部医考中心发出检察建议。检察官说,医考中心已经进行了全方位整改。现在进入命题办,老师必须存包,只能在电脑上出题,没有外接口不可能拷出。调取试题也需要多个程序。电话有专线,而且带录音。全程都被监控录像记录。这两年再没发生过事。“打击还是滞后的,关键在于管理。对人再信任也代替不了监督的作用。”
近年来各类考试泄密案频发。医师考试、司法考试、会计师考试、建造师考试……几乎每个行业资格考试“逢考必泄”。而大多数泄题案是从内部出了问题。出题、印卷、押运、监考……考试环节太多,哪个环节不严格执行保密制度都可能泄题。
从一些大面积泄题的案例分析,现在有一些人专门“吃”考试。通过各种门路提前拿到考题,然后办辅导班“传授”给考生,牟取高额利益。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泄题案就是个典型。北京步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道桂伙同该公司副总经理杨淑珍,以10万元的价格从他人手中购得2007年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随后把试题及答案泄露给该公司旗下的考试培训班学员及各加盟分校,从中赚取利润40万余元。
考试是选拔人才、考核能力的一种方式,泄题起码是造成不公平竞争。但事实上,其危害性远不止于此。“如果能力不够的人走捷径拿到执业资格,这些不合格、不够格的律师、医生进入工作岗位,会对病人、当事人造成什么后果?也必然破坏政府的公信力,扰乱社会的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