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栏目创设背景及现实意义
国家因廉而生,政权因腐而衰,这是历史的铁律。在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中,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危害尤烈。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在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并取得成效,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仍很严峻。从近些年来查出的案件中可以看出职务犯罪发案势头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职务犯罪的方式、影响、危害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职务犯罪由经济领域向政治、司法、科教文卫等领域扩散,直接对国家政权、市场经济、文化道德、科学教育、社会发展产生危害,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已经刻不容缓。 2005年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确定了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这一全新的反腐败战略方针,并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规划》中明确“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和重点新闻网站、政府网站继续办好反腐倡廉专栏和专题节目”,“创新示范教育、警示教育”。“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深入剖析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查找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利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总结经验,引以为戒。实现查处案件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纪效果的相统一。”
多年来,检察机关在反腐败大格局中立足检察职能,从“深入了解犯罪行为的演变过程,深入发案单位调查研究,深入隐患部位、群体,消除犯罪因素”入手预防职务犯罪。各级检察机关利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对潜在的腐败者和有可能腐败者产生了震慑。遗憾的是,以往的警示教育多体现在办讲座、出展板、办巡展、出杂志等传统模式上,未能充分利用覆盖面广的电视媒体进行传播。电视教育专题片《反腐启示录》则可填补这一空白。
最近,曹建明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三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和改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检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顺应人民期待、坚持执法为民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检察工作自身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办以预防职务犯罪为宗旨的电视专题教育片《反腐启示录》,是落实高检院加强和改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一个实际步骤,也是践行“着力推进反腐倡廉教育”的创新之举,其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不可低估。
二、栏目宗旨
●彰显党和国家反腐倡廉的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
●体现检察机关打防结合“办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揭示职务犯罪行为演变的过程、成因、特点、规律和危害。
●警示国家公职人员守法自律,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探索从制度建设上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发生的对策。
三、栏目定位
●具有权威性和独家看点的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专题节目。
●对党政机关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国企管理人员进行警示教育的音像教材。
●对社会人群进行普法教育的一档高水准的法治专题节目。
四、栏目遵循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的报告
●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规划》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规划〉实施办法》
●曹建明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三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五、栏目特色
●以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警示与戒鉴——百例典型职务犯罪剖析》中的案例以及全国各级检察院预防职能部门推选的预防职务犯罪精品案例为基础,通过电视手法,再现检察机关查处犯罪的全过程。
●由检察人员、法学专家、相关研究机构组成的专家团队对个案逐一进行犀利深刻的法律评点,重点剖析职务犯罪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对策。
●形成立体化宣传效应。在北京电视台BTV—5财经频道《经济法眼》栏目以“特别节目”形式周播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方圆.法治》杂志拟作为唯一配合本节目的纸媒,在该刊上开办《反腐启示录》专栏,形成电视与纸媒的良性互动。
●集典型性、政治性、法律性、警示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六、栏目形态
《反腐启示录》电视专题片每集时长25分钟。
●以讲述一个真实的案例开始,主要以故事化的叙述反映某一贪官的成长、膨胀、变化、堕落、过程。同时提出问题,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有哪些?(期间每2-3分一个叙事段落,并设置问题,待稍后专家点评)
●专家分析:用以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哪些因素导致人的变化,包括人性方面、制度方面、执行方面、立法方面等。
●具体到这个发生案件的单位,人们如何看待、如何改进、现在状况如何?当事人如何看待,如今状况如何?进而外延,此类现象在社会上有无普遍性?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专家点评,如何预防此类案件再次发生。
●每集前40秒钟为该案件中最悬疑的章节。整个剧情的发展围绕一个最大的悬念展开,或在案件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悬疑点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 运用电影的手法予以营造氛围,塑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命运。
● 结尾部分出现该案真实的当事人采访素材,感悟事件和人生,体现真实的力量。
●每集案件的主述人均为在职检察官,
●充分提炼主题,展现人性,传播法治理念。
七、栏目优势
●有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以及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资深检察官担任总顾问、总策划、总监制等,可以保证本栏目的政治性、专业性和权威性。
●有全国各省市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部门的认可和支持。目前,本栏目的创意已得到北京地区的检察机关以及外省许多检察机关积极支持,目前已进入经费支持、选择案例和拍摄样片阶段。
●有丰富的真实案例资源。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编辑的《警示与戒鉴》中上百件典型案例和各级检察机关承办的精品案例都可以为本栏目提供丰富的素材。
●有熟悉拍摄法治教育片的摄制队伍。本栏目由北京电视台一支拍摄过法制类节目的摄制组承担拍摄任务,拍摄队伍熟悉法治类教育片的拍摄要求和宣传纪律,能保证本栏目的品质感。
八、电视片播出及发行平台
●北京电视台BTV—5财经频道《经济法眼》
●制作音像教材,通过检察机关,联合各地纪检监察部门、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职务犯罪预防网络单位征订发行。
九、栏目的市场前景
● 根据央视索福瑞调查数据显示,法制电视剧及法制电视栏目一直位于各大电视台收视前列,自2003年广电总局对涉案电视剧的播出时间做出限制之后(不得在黄金时间播出),法制电视剧的制作发行陷入低谷,而电视栏目不在限制之列。《反腐启示录》有效地规避了广电总局的限制,栏目剧的收视率将不言而喻。
●《反腐启示录》的主要收视人群定位在30—60岁的人群,该人群经济基础雄厚,消费能力较强,属于高端收视人群。
十、栏目合作单位
●中国检察出版社(音像教材发行)
●各地检察机关预防职能部门
●全国各省市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