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警世恒言。《大案背后》属于当下这个时代。
我从不相信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但相信凡犯罪必有内因和外因。职务犯罪亦是如此。干了多年媒体,听过太多身陷囹圄的官员对官场生态的抱怨。这就叫“进去了都不知道怎么进去的”。人若如此,天不诛之,法必惩之。
《大案背后》讲述了20个鲜活的故事,它以个案去剖析职务犯罪背后的内因与外因,并给出警示与戒鉴。“警世”其实是警示世人之心。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止于让读者读完这些个发生在他人身上的喜悲,而是要让读者在他人的故事中读出自己。
从人到罪人,很多时候,只是一纸之隔。在这个忙忙碌碌的时代,我们都在忙着追求成功,忙着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每一个在路上的人,压力、挫折、失望、虚荣、嫉妒、情欲、贪婪,凡此等等,都是风险。防范风险需要我们停下匆匆前行的脚步,“照照镜子、正正衣冠”。我们需要常常观照自己的内心,来实现人性的扶正与纠偏。
法治社会,以法为本。让法意贯穿人性,自是远离犯罪的大道。以当下的中国来说,早已不是那个立法贫乏的国度。尤其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来说,要遵循的各色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解释、意见等等,称之“汗牛充栋”毫不为过。但文本是抽象的,规范是晦涩的,精神是深邃的,光有识文断字、解词释义未必就能理解法治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未必就能将法治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这让我想起美国著名法人类学家霍贝尔(E.Adamson Hoebel)的一句名言,“真正的法律准则只有在大的诉讼争执中才能得到检验。”而“大案”不仅检验法律准则,更检验人性准则。《大案背后》的被告人,既有证券精英、医学泰斗,也不乏法学博士、客座教授。他们总体上符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日益知识化、专业化和精英化的特征。知识人多自负。要说他们不懂法,那是对知识人的辱没。但法治的要义,是依法治已,而非对法律条文的了解或识记。懂法是第一步,关键的一步却在于,当进入了需要决断的“现场”,我们能不能依循法度作出正确的选择?
在守法和不法上,我们没有机会试错。一步之错,就是铁窗自由永隔。在这场没有NG的现场直播中,我们只能在行走中学习,在学习中行走。学习不只是学条文、学概念、学意义,那些抽象的文字容易让人产生“好像离我还很远”的错觉。在正心与修身的训练场上,我们也需要些COSPLAY(角色扮演)的精神。他人的故事如果只在从我们身边流过,它将无声无息转瞬即逝。我们将他人的故事以情景代入来考验内心,却可洞见我们的脆弱与坚强。
所有的大案都涉及大是大非。《大案背后》就是这样一本展现大是大非,警示世人于大是大非面前不迷失、不妄断的职务犯罪预防手册。
赵志刚2013年7月
《大案背后》编委会名单
编 委 会主任:阮丹生
编委会副主任:赵志刚
总 顾 问:高保京 项明
执 行 顾 问:李卫国
主 编:赵志刚
副 主 编:理灵 李剑峰
执 行 主 编:王东军 黄金丽
撰 稿 人:唐红娟
中 国 检 察 出 版 社 出 版
【注】赵志刚,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负责人,曾任《方圆》杂志主编、正义网执行总裁、中国检察出版社副社长等职,著有《我们的爹娘》《新的人生》等多本著作。中国检察机关的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