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12月26日上午九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专题片《青春防线》创意人和执行制片人理灵以及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少年检察处处长杨新娥应邀参加了《中国学校法制教育行动研究》开题报告会,杨新娥处长在发言前向与会人员播放了根据她办理的一宗案件拍摄制作的《青春防线》之《真情错爱》,受到与会者的关注和好评。
据了解,《中国学校法制教育行动研究》系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本次会议由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专题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主办,中国生命教育工作发展中心、中国教研网承办,华美远传(北京)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协办。
与会者来自全国各地,有教育局干部、司法局领导、学校校长、老师等,海淀区检察院为唯一的检察院代表。
杨新娥处长在发言中介绍了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情况,主要特点,分析了犯罪的主要原因,并介绍了该院少年检察处的主要工作范围,业务内容以及工作职责等。
杨新娥在发言中谈到,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主要集中在四大类:盗窃、抢劫、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值得引起重视的是,近年来,涉性案件急剧上升,强奸案已上升至第五位。提讯中,曾问过涉嫌犯罪的孩子,学校有没有进行过性教育?孩子回答,实际没有。老师一般不讲,一讲到关键地方,就让孩子们自学。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性萌动性意识已经开始,老师不讲,家长也不讲,只能问同学,上网查,结果,就像刚才播出的那个案例一样,稀里糊涂就犯了强奸罪(奸淫幼女)。
杨新娥还谈到,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呈现四大特点:1、低龄化(16、7岁作案多,且14、5岁犯罪也开始增多);2、团伙组织化(如13人的“太子堂”团伙犯罪案;“黑衣帮”等);3、职业高中犯罪率高,约占85%左右;4、校园暴力屡屡发生)。谈到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时,她引用了海淀区检察院主管检察长潘度文的一席话说,“未成年人犯罪不单单是本身的原因,首先应该反省的是她们身边的成年人。”
杨新娥认为,应当提醒我们学校关注的是,当前少年犯罪有几个不可忽视的背景:一是网络时代的“网络一代”,现在的孩子每天平均上网二三小时,如何尽可能净化网络环境,如何让孩子们分辨网络上的“陷阱”?二是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复杂性。很多犯罪的孩子都来自不完整的家庭,有的父母离异,有的有父母却跟奶奶爷爷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跟家长缺乏有效的沟通,比如片子里的男孩,母亲去世了,父亲离开了,他便消极起来,走不出心理的阴影,去网络上寻找感情寄托,结果犯了强奸罪。三是学校教育还存在很大问题,应试教育,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精神需求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研究中国法制教育行动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最后,杨新娥用这样一句话做了总结:“孩子是家庭的,更是社会的国家的,教育好每一个孩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杨新娥处长的发言,收到与会者一致好评,不少老师纷纷留下杨处长的联系方式,希望今后可以请杨处长加强沟通和交流。
《青春防线》节目同样为与会者所关注,他们希望这个节目能覆盖到每一所学校,成为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生动教材。

会议现场,正在播出《青春防线》

李玲与杨新娥在会场上

中央教科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程方平博士做开题报告

杨新娥在发言中

杨新娥运用PPT演讲

杨新娥处长介绍《少年检察海淀模式》

引起关注

理灵、杨新娥与协办方领导合影

理灵、杨新娥与协办方领导合影

《青春防线》创意人兼执行制片人理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