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说:“在西藏地区,现在及今后几年内,是敌我双方争夺群众和锻炼武装能力的时间。几年之后,例如三四年,五六年,或者七八年之后,总要来一次总决战,才能彻底解决问题。西藏统治者原有兵力很弱,现在他们有了一支斗志较强的万人叛乱武装,这是我们的严重敌人。但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有可能最后用战争解决问题。”
1959年3月至10月间,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的分裂活动,引起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为了扼制西藏可能出现的全局性叛乱,毛泽东洞若观火,密切注视着西藏反动分子的种种举动,及时作出进军西藏平息叛乱的决策。
——题记
1958年年末,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离别母校,告别家乡,乘上西去的闷罐列车,行程两昼夜,入伍到了我所要去部队的驻地——兰州市。
此时已经跨入1959年元月了,我被分配到54军134师(1969年12月番号改为陆军54军161师)师直高炮营4连(即高射机枪连)。走进营房,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问问这,摸摸那,连首长和老兵们对我们像小兄弟一样关心备至,有的打开水,有的端洗脸水,还有的帮助整床铺,我一下子被新家庭的温馨感动了。
休息两天后,新兵训练开始了,走队列、上条令课、开班务会、教唱歌、天天如此。厌倦情绪由此而生,排长、班长看出了我没有开始那么积极热情后,就找我谈心。他们向我谈理想、谈志向、讲新兵训练的重要性。两个多月的新兵训练很快就结束了,我被正式分到二排6班。
我们班一共5人,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班长是个热情开朗的河南人,和同志们相处很好,5个人也很团结,训练热情特别高。轰轰烈烈的训练没进行几天,一天,班长突然说:“今天不训练了,去参加连里的战前动员会。”一听说战前动员会,全班人议论纷纷。
动员会上,指导员首先宣读了上级下达“进军西藏,执行平息叛乱”的作战命令,然后讲了这次作战的重要性、注意事项、保密要求以及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出发在即,同志们求战心切,情绪高涨,准备工作忙而不乱,各项工作按要求很快就绪。出发那天,全连同志放声高唱《解放军进行曲》:“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像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人民的希望……”先坐闷罐火车,后改乘汽车,经过十多个日夜兼程,我们到达祖国西南边疆重镇拉萨市。
到达拉萨后,营部驻在罗布林卡,我们高机连驻在距印度领事馆不远处一家贵族逃跑后留下的小楼里,担任“守卫”印度驻西藏拉萨领事馆的任务。藏族群众称我们是“贵族楼里的金珠玛米”,起初我们不知道“金珠玛米”是什么意思,后来经过翻译才知道金珠玛米就是解放军。
印度领事馆,周边地理环境复杂,西临小河和一片树林,南靠岳王山,东侧是通往拉萨的一条大道,北侧与我们住的小楼门对门。与领事馆相距咫尺,出了各家门,同走一条道、互过一小桥、齐出一大门。领事馆院子很大,周围用砖墙和铁丝网围着,从外面很难看到院内的房屋和人员活动情况。壁垒森严的环境,给我们完成好“警戒”任务带来了诸多的困难。
部队初来乍到,连首长担心:两个“难关”若解决不了就很难完成这次上级赋予的特殊任务。
两个“难关”,即“身体关”和“生活关”。严重的高原反应和战士们因吃不上可口饭菜而产生便秘直接影响战斗力。
先说身体关:西藏空气稀薄,缺氧严重,大部分同志产生高原反应,连走路呼吸都很困难,每天怎么去坚守几个小时的岗哨呢?为了尽快适应这样的气候环境,除了正在值勤站岗人员外,连里组织大家赤手携枪,坚持走路,由慢到快,由走到跑,由赤手到负重,由平地到爬山,晚上还搞紧急集合。经过了半个多月的适应性强化训练,所有人员体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逐渐适应了西藏那种恶劣气候环境。实践验证,当初连里这种对付身体关的办法非常行之有效。
再说生活关:到达拉萨后,部队吃的肉是罐头,菜是东北脱水白菜,鸡蛋是蛋粉,加上花生米、粉条、大米、白面,所有吃的食物全都是干货。没过几天,有的同志嘴烂了,鼻子出血,眼睛发红,很多人出现了便秘现象。
这种现象连首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种身体反应是整个进藏部队遇到的一致难题。怎么办?连里召集新老兵“诸葛亮”座谈会,群策群力找办法。有人提出自力更生开荒种菜来改善部队膳食结构。话题一出,都觉得可行。(右图为作者参加西藏平叛后期时的存照)
小楼周围到处是荒地,土质肥沃,水源充足,很适合种菜。天气也慢慢暖和,没有种子,号召战士们从家乡寄,没过多长时间,远方的亲人就寄来了不同品种的蔬菜种子。连里要求各班,在不影响完成警戒守卫任务的前提下,各自为战开荒种菜。
战士们行动积极,拿起锹镐开荒地,用废弃的罐头盒做舀子,用空蛋粉桶做粪桶,砍来树枝做扁担。种菜缺少肥料,战士们就走进树林捡牲畜粪便,还有人还跑到几里以外的布达拉宫厕所里挑大粪。
在干部战士的辛勤经营下,小小的种子好像也理解官兵们的心,在很短的时间内,小白菜、菠菜就从土壤里蹦了出来,看着这绿茵茵的小菜,大家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由于战士们的辛勤管理,后来蔬菜长势不是一般的好,有的萝卜一个就重达5、6斤,我种的莲花白菜,自己可以当墩子坐在上面休息。
小楼旁的河里野杂鱼很多,晚上下岗后,几个人凑在一起,拿个伪装网在小河里拉鱼,三下两下就是一小桶,生活改善了,同志们的身体也非常棒。
印度驻拉萨领事馆,实际上是印度在我国拉萨的一个特务机关,西藏叛乱分子首领达赖喇嘛就是从这里逃往印度的。我们的任务明则保卫,实则监视。由于领事馆范围大,环境非常复杂。为了万无一失,我们白天保持布控10个哨位,晚上增加到13个哨位的密度。
全连站岗放哨异常辛苦,每班站岗时间为2小时,最远哨所还要走半个多小时的路。说到站岗放哨,哪个当兵的没有经历过,可我们负责的目标对象不同,既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又要监视限制他们与外界的敌特活动。开始总认为只要提高警惕就行了,其实不然,提高警惕不只是挂在口头上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就出来了,有一天我在门口站岗,有个身穿印度服装的人朝门口走来,走到我跟前时,从衣兜里掏出个东西就往我手里塞。这突如其来的情况让我楞了一下,但我马上警惕起来,就大声喝止:“你干什么?”听到我的呵斥,那人用生硬的普通话支支吾吾:“送你一块手表……”,我立刻警告他:“你赶快走开,否则把你抓起来。”一听说要抓他,就慌慌张张地跑了。
下岗后,我把事情经过报告给了连首长,指导员在军人大会上通报了此事,并要求同志们一定要头脑清醒,随时警惕突发状况。再后来,有人给哨兵送东西的事仍时有发生,都被战士们坚决拒绝。
到了夏天,领事馆里的女人们经常到哨所旁的小河里洗澡嬉闹,向哨兵挑衅。白天玩糖衣炮弹,晚上隔着围墙向我们哨兵位置外扔石子砸哨兵,所以晚上站哨更要警惕,既不能被院内扔出的石头砸伤,又要防止院外敌人的突然袭击。尽管我们站岗很辛苦,但从未听到有人叫过一次苦,喊过一声累。在哨位上,忠实地完成着一个中国军人的神圣职责。
站岗放哨任务按部就班地进行着。6月初的一天中午,全连按照往常一样在排队、唱歌、打饭菜,就在大家蹲在院子里吃饭时,突然从7号哨所方向传来三声枪响,连长当即命令按第一方案行动。除少数人员留守外,其余人员丢下饭碗拿起枪跟随连长直奔7号哨所。问明哨兵情况,刚才枪声是哨兵发现异常情况后开枪警告。连长当即指定,按编组对哨所旁的树林进行地毯式搜索。奇怪,经过1个多小时的搜索竟未发现蛛丝马迹,正当大家困惑时,顺小河方向的搜索小组发现了情况,在小河旁一个很隐蔽的树根下藏着一个人。此人见战士发现他后,爬起来就跑,有个战士立即就是一枪,子弹从那人的臀部和大腿穿过,然后活捉了这个人。
经上级对该人的审察,此人是通外国的高级别间谍,还是个地方五品官,他是来给印度领事馆送信的,没想到就这样被活捉了。(左图为当时我连装备的12.7毫米高射机枪)
身兼多职的五品官被活捉后,对西藏地方政府和情报机关触动很大,上级有关部门也非常重视这件事,西藏军区对我连进行了通报表彰。陕西籍战士为了活跃连队生活,把平时站岗遇到的事,结合这次抓五品官,编了一段眉户剧(陕西地方戏),剧名叫《抓特务》,自编自演,后来在师里组织的文艺汇演中,还受到了奖励。
经过这次抓特务,全连同志进一步认识到“守卫”印度领事馆的重要性,敌人是不会甘心失败的,还会派第二个、第三个特务来,甚至会变换更加狡猾的手段进行破坏活动,我们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时光荏苒,近60年前发生的事情,恍如在眼前。“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我以老兵的身份记录下当年在西藏时这段鲜为人知经历,祝所有老兵节日快乐!
(编者注:作者:宋树民,1959年参军入伍后,直接参加西藏平叛战斗,1962年参加中印边界反击战,1967—1968年,时任连长两次出国参加抗美援越战斗,1979年2月,时任161师高炮营营长的他,再次率全营参加那场对越自卫还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