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1月,在辽东半岛上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围歼“P2V”的防空战。这次战果不仅沉重打击了美蒋反动派的气焰,展示我年轻的空军战斗力,也为我军防空作战提供了成功经验。作为刚从军校毕业的见习学员,我有幸参与了这次信息与火力、果敢与智慧完美结合的战斗。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但对当时的一些情节仍然记忆犹新。
一、CIA化身的“西方公司”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当局为了窃取的中国大陆政治、军事、经济情报,台湾蒋邦为了乞求美国援助,双方各怀鬼胎,沆瀣一气,一拍即合,由蒋经国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签订一份由国民党出力卖命为美国收集情报的所谓“合作计划”,主要内容是美国人提供资金、飞机及侦测设备,蒋邦出人到美国培训后,驾驶P2V型电子侦察飞机深入中国大陆腹地实施电子侦察。飞机落地后,由美军人员将侦测器材中存贮设备全部拆卸即运美国本土解析研判。1958年1月这支战略侦察机中队被确定番号为“34中队”,又称“蝙蝠中队”。因为这支中队飞机全部涂成黑色,又是夜间出动,所以又称“黑蝙蝠” 。为掩人耳目,对外称“西方公司” ,办公地点在台湾新竹市东大路神成桥畔的灰色小洋楼,飞机停驻在台湾新竹机场。该公司一切行动直接受蒋介石、宋美龄指挥,他们的背后主子是美国白宫。
1958年4月17日,P2V侦察机利用朔时暗夜开始频繁侵扰大陆。
二、狡黠的“黑蝙蝠”
“P2V” 飞机全称“P2V—7U”型电子侦察飞机,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于1941年研制的海军反潜巡逻机。后拆除了全部机载武器,安装成套的电子侦察设备而成为侦察机。该机除保留原装的两台螺旋桨发动机之外,又加装两台喷气发动机,以备紧急加速逃窜之用。机翼呈平直状,飞行速度可快可慢。续航时间15小时,航程约5000公里。
飞机上装有三套电子系统:第一套为电子侦察系统,装有侦察地面雷达的仪器,侦听空地通话的宽频带接受机等。第二套是安全航行系统,装有全景搜索雷达,能在300至600米高度上自行判断10公里内地形及空中物体,使飞机保持在安全高度。特别适合农历25至初5没有月亮的暗夜,在山区丘陵地带飞行。第三套是警戒干扰系统,携带干扰雷达显示器的铝箔片、玻璃丝,装有回答式干扰机、护尾器等无源和有源干扰设备。
该机乘员由领航官、飞行官、电子官、通信官、机械官、空投兵组成,满员15名。他们凭借着高性能的设备和谙熟的技术,有时从长江口,有时从渤海湾,有时从海南岛侵入,猖狂夜闯大陆领空,恣意在我重要城市和敏感地区窃取情报。有时还空投特务和反动传单。
上世纪60年代初,“黑蝙蝠”加快了起飞频率。1960年初至1961年10月底的22个月内,P2V飞机进入大陆44架次,平均每月2次。当时,对付“黑蝙蝠”的武器主要有三种:导弹、高炮、歼击机。萨姆-2型等高空导弹对低空飞机效果不大。高炮可以对低空飞行器进行有效杀伤,但零散布防中的率几乎为零,集团布防又因航线多变而难以机动。歼击机当时未装红外线夜视装备,飞行员连前方300米的“黑蝙蝠”都不能发现,又因其速度快,在丘陵、海面等复杂地形作超低空飞行,严重威胁到自身安全。截止1961年10月,我军战机起飞300多架次进行拦截,均无战果。
1961年11月6日下午,新竹机场。领航官将装有美元即所谓“励志金”的口袋交给妻子。他心知肚明这是美国人给的卖命钱,一句话未说,转身走向飞机,隐约听到身后的喊声:平安归来!带着妻子的幻想,他启动飞机,忐忑不安地开始了这次噩梦之旅。
三、布好“火口袋”
面对“黑蝙蝠”的猖狂入侵,我军防空将士个个义愤填膺。他们贯彻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坚持集中优势兵力、诱敌深入、敢于打近战夜战歼灭战等军事原则,发动官兵献计献策。不久,数十条敌机活动规律分析、上百条敌机逃遁伎俩,近千份歼敌预案送达防空作战指挥机关。
经过严格的筛选优化,制定出一个大胆防空作战计划,官兵们戏称是“火口袋” :调集一个师即三个以上高炮团,布防在“黑蝙蝠”可能经过的地带。数十个连队、上百门火炮交织成一个相当宽面的火力网;同时配备相当数量的炮瞄雷达和探照灯连队;在阵地朝海岸线一侧,布置零散高炮、炮瞄雷达及探照灯哨位,形成一个宽数十公里的喇叭口。
作战方案很快被批准。部队部署完毕后,官兵们开始苦练基本功:高炮首发中的;雷达开机锁标;探照灯亮见机。
一切都准备就绪,官兵们个个摩拳擦,等待时机。他们自信是:现代诸葛亮,稳坐小山岗,布好火口袋,单捉飞来将。
1961年11月6日下午,“黑蝙蝠”降落在韩国仁川军用机场。按照约定,通信官轻轻的“咳嗽”两声,向台湾当局报告:“顺利到达预定地点,按计划执行任务” 。
四、一支英雄部队
“黑蝙蝠”通信官的“咳嗽” ,台湾官员听到了,他们松了一口气,离开办公室去吃晚餐。
听到这声“咳嗽”的,不仅是台湾,还有远在北京东南郊的我某侦查部队“531”。他们听到后,顾不上吃晚餐,立即投入更紧张的战斗。
年轻英俊、精力充沛的值班员听到这声“咳嗽” ,立即向领班报告:“黑蝙蝠”出洞!领班即刻接连通道,经过审核作出判断:
“P2V一架,仁川,北京时间17:00。”
数数分钟后,这条信息摆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办公桌上。
“好哇,“531”给我们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立即在北线部署火力,这次一定叫它有来无回!”随即,刘司令员命令有关防空部队进入一级战备。
这“一个多小时”是指这次“黑蝙蝠”的入侵活动被提前发现。这应该归功于“531”这支英雄的部队。这支数百人的队伍,是总参某部的一个普通基层单位,他们对事业忠心耿耿、工作中勇挑重担、团结协作、屡克难关、战功卓著,是行业内一面旗帜。坐在二楼宽大工作间的年轻军官个个身怀绝技,他们能在茫茫宇宙各种纷杂声响中辨别目标;能在上下左右东西南北中判定目标方位;也能从声响的规律中锁定目标意图。这些技能并非生来具有,也不是靠“高人”点拨,更不是服用“灵丹妙药” ,而是他们凭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抓紧早晚时间刻苦训练出来的。
现在,他们正盯着“黑蝙蝠”的一举一动。从此刻开始,“黑蝙蝠”的起飞、航向、位置便不间断的展现在空军作战室的图板上。
五、战斗经过
1961年11月6日18点18分,空军雷达发现黄海上空一架P2V向我飞来,距辽东半岛海岸线200公里。此时,辽东半岛东部碧流河蜿蜒而下,城子坦附近的山村炊烟缭绕,一片寂静。隐蔽在周围的高炮阵地却已亮出利剑:人员到位、设备预热、炮口指天。
狡猾的“黑蝙蝠”在侵入长山群岛海岸线时,感受到雷达的跟踪。它判定是警戒雷达,对其威胁不大,所以不屑一顾的散放些箔片后继续向北呈蛇形进犯。当其接近东部“喇叭口”时,炮瞄雷达突然开机,为躲避高炮,“黑蝙蝠”掉头向西北飞去。在接近“喇叭口”另一侧时,炮瞄雷达突然开机,随后几声高射炮轰鸣,胆战心惊的“黑蝙蝠”立即向东北躲藏,做梦也没想到一头扎进了“火口袋” 。当它接近阵地中央时,一声令下,探照灯全部点亮,大片夜空如同白昼,“黑蝙蝠”原形毕现,紧接着百炮齐鸣,万箭齐发,顿时,局部天空形成数道弹幕火墙,“黑蝙蝠”头向东一摆,斜着身子消失在夜空。
从探照灯开启到“黑蝙蝠”消失只有30秒。
北京。空军司令部。刘亚楼司令员看看办公桌上的红话机,还是没有向周恩来总理报告战果。尽管高炮部队报告已经击落P2V,尽管雷达部队报告目标已经消失,但鉴于上次“黑蝙蝠”又被下游雷达发现的教训,这次要得到证实后再作通报。急不可耐的司令员来到情报部办公室门口大声说:“531,你们说话呀,死要见尸,活要见人,总得说一句呀,你们是代表蒋介石说话呀!”司令员的意思是在询问:敌方有无反映?
三个小时左右,地面搜索部队报告:发现飞机残骸,13名机组人员全部死亡。
“531”部队工作间指挥台上方的“P2V”灯光熄灭,标志此次任务胜利完成。
六、历史与现实
第二天,新华社发布消息,国防部发布嘉奖令。中央军委派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亲赴现场,接见参战官兵,并指示将P2V机组13具尸体就近立牌埋葬,便于日后家属认领。
飞机残骸先被运往北京南苑机场供参战人员参观后送军事博物馆。
P2V被击落后,打痛了美蒋,震惊了西方。“黑蝙蝠”被迫停飞近一年以寻求对策。在自认为手握良策时,又丧心病狂的袭扰大陆领空。为躲避地面炮火,“黑蝙蝠”不敢低空飞行,这就为我战机歼敌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多次被击落,1966年底,“黑蝙蝠”停止飞行,次年番号撤销。自1958年“黑蝙蝠”首次进犯大陆至到1966年的8年间,共袭扰飞行838架次。先后有10架飞机被击落,死亡148人,占全队总数的三分之二。
当年在“531”部队参加这次战斗的军官,曾多次配合过击落高空侦察气球、R57、U2等侦察机的战斗并立下功勋。现在他们年事已高都已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由于多年养成的习惯,他们不愿对人提起这些鲜为人知又激动人心的往事,包括他们自己的子女。
君子“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是他们的写照。
(文/蔡桂坤)
〔编者注:经与作者核实,本站注册名“打鱼晒网”与文后署名“蔡桂坤”属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