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抗战爆发后,鲁南枣庄矿区的工农群众,在中共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斗争,曾经威震敌胆的铁道游击队,就是枣庄矿区抗日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
1938年3月18日,枣庄矿区被日军侵占,我地下党员朱道南、刘景镇领导峄县二区工农群众,发动了邹坞乡农学校起义,建立了80多人的鲁南人民抗日自卫团。5月1日,该自卫团在峄县西北的墓山加入了中共苏鲁特委领导组建的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被编为第三大队第二连。1938年10月,根据总队长张光中指示,在三连担任排长的两位原矿区工人洪振海、王志胜返回枣庄矿区,负责了解敌人情况,为我军提供情报,并伺机夺取武器,发展矿区抗日武装。
王志胜回到枣庄后,在日本人开办的枣庄国际公司(当地人称洋行)干搬运工。国际公司设在枣庄火车站,表面上看是经营百货商品,实际上是日军的特务情报机构。1939年8月,王志胜在洋行秘密工作半年之后,了解了不少情况,与洪振海协商,决定铲除洋行鬼子,夺取武器。一天晚上,洪、王联络了鲁南国民党五○支队司令部的警卫来世九,摸进洋行,3人将熟睡中的3个日本特务当场毙伤(毙2、伤1),并安全撤出,缴获步枪、手枪各1支。尔后,他们发展了铁路工人李金山、李荣兰、赵连友3人,继续进行隐蔽活动。
1939年10月,王志胜、李金山、李连发三人在车站上发现部分军火准备装车外运,认为是搞武器的好机会。于是在装车时有意把两挺机枪和一捆步枪放在车门旁边,为了便于打开车门,又预先把车门做了一番巧妙的伪装。因为在夜间行动方便,李金山故意把机车搞坏,使开车时间由下午5点,延迟到晚上8点以后。当火车行驶到预定地点时,早巳准备好的洪振海等人跃上火车,将机枪与步枪推下,共获得步枪12支、机枪2挺。这批武器送交到义勇队总部,总部奖给现款500元、手枪2枝。武器补充之后,洪、王等又发展了6人参加斗争。
1939年夏,八路军第115师挺进鲁南,将鲁南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整编为八路军苏鲁支队。苏鲁支队成立之后,指示洪振诲、王志胜要迅速在矿区发展武装。1939年11月,王志胜辞去搬运工,与洪振海合伙在枣庄车站北的陈庄开设了一座炭场。炭场收入除维持人员生活外,盈余一部分上缴,一部分用于购置武器。至1940年1月,人员巳发展列11名。洪、王认为,这时正式建立铁道游击队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向苏鲁支队写了报告,提议马上搞起武装,并要求委派领导。
1940年2月,苏鲁支队决定成立铁道游击队,派杜季伟来枣庄任铁道游击队政委,并委任洪振海为队长,王志胜为副队长。铁道游击队成立之后,为隐蔽起见,一面继续经营炭场,一面加强对队员的政治教育与军事技术训练。3个月以后,游击队又购买了十几支短枪,增强了装备,队员的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
1940年5月的一天,一名队员无意中将铁道游击队的情况泄露了出去,第二天拂晓,日军两个中队包围了炭场所在地陈庄。由于队员多为本村人,在乡亲们掩护下大都安全突围,政委杜季伟经过巧妙化装也逃了出去。3名队员被日军捕走。从此以后,铁道游击队便公开了旗号,将活动基地由陈庄转移到枣庄西北的齐村,并以齐衬为依托,在临(城)枣(庄)支线的南北隅项城、小屯、放马厂、夏庆、杜堂等10余村展开活动,不久发展到30多人。
在枣庄铁道游击队组建的同时,1940年四五月间,在临城以南以北津浦路沿线也建立了两支铁道游击队。一支是以孙茂生为首的临城以南的铁道游击队,共21人,组织起来后,由滕、沛办事处加委命名。这支队伍白手起家,靠从敌人列车上搞物资装备自己。有一次孙茂生带领5名队员,在沙沟附近,从鬼子的火车上搞下48包芝麻,把部分芝麻运往微山湖,换了一支短枪,余下的分给了当地群众。不久,他们又派8名队员化装成农民,带一把菜刀,在孙庄车站爬上火车,行至沙沟至湖期之间,卸下茶叶约2000斤。后来,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从地主手中收缴了20余支枪,在微山、迟山一带打击敌人,这支队伍很快发展到30多人。另一支铁道游击队是以田广瑞(后叛变)为首的临城以北铁道游击队,共20余人,是由滕县县大队加委任命的,活动于辛庄、水寨、王福楼、丁桥一带,不断截击敌人火车,破坏交通,打击袭扰小股敌人。
为统一3支铁道游击队的领导,1940年7月,鲁南军区成立后,决定将这3支武装队编为鲁南铁道大队,以杜季伟为政治委员,洪振海为大队长,王志胜任副大队长。下设4个中队,枣庄铁道游击队为第一中队,许广田任中队长;临城以南铁道游击队为第二中队,孙茂生为中队长;临城以北铁道游击队为第三中队,田广瑞任中队长;另外还组建了第四中队,为破袭队,华绍宽为中队长。合编初湖,各中队仍以分散活动为主,大队3位主要领导人一般随第一中队活动。
二
1940年夏,日军扫荡频繁,抗日战争进入残酷阶段,我山东八路军缺乏活动经费,鲁南军区成立后,命令铁道游击队搞一部分资金,以解决我军急需。铁道游击队将当初办炭场结余的8000元资金上缴后,决定再搞一次日军票车。
经过预先侦知,每周星期六,徐州以北津浦路沿途各站都向济南日军交款,每逢月底,交款一般较多。7月底,游击队预先派人跟车到临城侦察,摸清了押车日伪军的数量、生活特点及军事技术状况等,并拟定了打票车的行动计划。
按照预定计划,洪振海带领12名勇敢机智的队员组成先遣队,预先潜入列车,选中目标,拿出事先备好的烟、洒、点心等食品与敌一齐吃喝,稳住敌人;王志胜带领12名精干的短枪队员埋伏在预定地点。火车开动后,洪振海首先除掉日本司机,控制机车。列车一出王沟车站,按预定部署,车速减慢,王志胜带领12名短枪队员跃上火车,与早巳在车上的队员紧密配合,将20余名口军全部杀死,又在最后一节车箱内找到了装现款的帆布袋子,立即撤出战斗,我队员无一伤亡。这次打票车共缴获现金8万多元,短枪8支,长枪12丈,手炮1门,机枪1挺。这些战利品除3支短枪经上级批准留队使用外,其余全部上交鲁南军区。
打完票车之后,铁道游击队又吸收了部分队员。部队经过简单的整顿,队员们的战斗情绪更加高涨。杜、洪、王等领导人决定趁热打铁,再打一次枣庄国际公司,以打击日军的侵略气焰,进一步扩大铁道游击队的影响。
1940年8月下旬,王志胜奉命化装回枣庄,混入国际公司作了一番细致的侦察。回来后介绍了洋行情况,大家经过分析,又拟定了周密的计划。这次行动共抽调32名队员,分为5组,1组担任警戒,其余4组分别负责消灭4间屋子里的敌人。行动这天,游击队乘夜进入洋行院内,只三四分钟便解决了战斗,共杀死13名鬼子和1名日伪翻译,缴获长短枪各6支,手表、怀表100多块。这就是枣庄著名的第二次“血染洋行”。
这次“血染洋行”之后,铁道游击队又接到鲁南军区的指示:为配合山区反“扫荡”,铁道游击队要立即破袭临枣路,切断敌人“电话线”,以破坏敌人交通与通讯联络。1940年9月的一天晚上,铁道游击队出动了30余人,并发动了沿线的上百名群众,扒掉临枣支线铁轨3里多,砍断电线汗100余根。扒下来的铁轨、枕木、电线和电线杆,能运走的运走,不能运走的即就地破坏或埋掉,或丢进水塘里,使日军在短时间内很难将铁路修好。
铁道游击队公开活动半年以来,共袭击日军10多次,给驻枣临一线的敌人以沉重打击,日军对他们束手无策,称他们为“飞虎队”、“飞毛腿”等。
1940年11月,日军加紧了对铁道大队活动区域的清剿与“扫荡”,国民党顽军也乘机大搞反共磨擦。为保存有生力量,鲁南军区命令铁道大队全体指战员去临沂南部的埠阳休整。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训练,部队的战术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1941年1月,铁道大队的4个中队,都返回临城一带,以微山湖为依托,展开了深入的对敌斗争。
1941年6月,接鲁南军区命令,铁道大队配合运河支队、微湖大队,夜袭驻微山岛的伪军阎成田部一个营,击毙营长,全歼该营,共毙俘敌伪340余人,缴获步枪200多支,机枪4挺,手炮2门和其他战利品一部,并解放全岛。1941年10月的一天夜晚,洪振海、王志胜、刘金山等领导人带领部分队员,化装成伪军巡逻队奇袭临城火车站,打死日军头目高岗与石川,缴获步枪22支、机枪2挺、子弹3箱。为迷惑日军,他们在撤出时故意丢下伪军阎成田部的军帽,日军信以为真,将阎部300余人遣散,押运东北下并,伪团长阎成田、副团长郭玉才及参谋长等被日军在古并村处死。同年11月,铁道游击队获悉鲁南军区被服厂遭日军严重破坏,部队冬服与原料被全部烧焦或抄走,干部战士穿衣成了问题,于是决定搞一次布车。在具有民族正义感的敌沙沟站副站长张永纪的协助下,铁道游击队得知日军一列布车从青岛开来,沿津浦路南运。他们在沙沟站南面,通过制造脱钩事故,搞掉了两节车箱,共缴获洋布1200多件,计1?8万余匹;日军服800余套;毛毯、药品1宗,为鲁南、鲁中、苏北等5个军区部分解决了部队御寒问题。这次行动中,铁道游击队还乘机制造了一次日军军列相撞事故,撞死日军30多名,重伤不计其数。
铁道游击队在津浦线两边频频出击,引起日伪军的极度恐慌,日军见“扫荡”、清剿不能消灭铁道游击队,便收买一些汉奸特务,收集游击队情报,并妄图暗杀铁道队领导人。1942年4月初,日本待务头目松尾带领3名汉奸,化装后偷偷闯进微山湖边的刘店村,企图刺杀临时住在该村的铁道队大队长洪振海,幸被我情报人员及时发觉,马上通知了在该村开支委会的王志胜等人。4名日特、汉奸被我5名支委围剿,2名被击毙,2名逃跑。特务头子松尾被我女交通员郝贞砸了一手榴弹,因急促中忘记拉弦,手榴弹未炸,松尾侥幸逃命。第二天晚上,临城日伪军1000余名,分两路突然包围了铁道游击队驻地黄埠庄,在部队突围时大队长洪振海不幸牺牲。同年5月,刘金山被任命为铁道大队大队长。
1942年6月,日军纠集徐州、济南、青岛等地兵力,集中“扫荡”我鲁中南地区。鲁南军区指示:铁道大队要马上展开大破袭,断敌交通和通讯联络,以配合山区反“扫荡”。这次对敌破袭行动分别由铁道大队几位领导人带领。政委杜季伟等人将张桥以北至官桥南的电话线全部破环;副大队长王志胜在枣庄西侧王沟大桥上制造了日军车头相撞事件,撞坏机车2辆,车箱4节,王沟大铁桥坍陷;大队长刘金山等在临城以南扒轨破路,颠翻敌军列车20余节。这次铁道大队的统一行动,严重破坏了日军的交通与通讯,有力地配台了八路军主力的反“扫荡”。
铁道游击队一系列对敌斗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日寇在1942年4月对鲁中南地区的“扫荡”之后,又集中兵力,在枣庄、峄县、滕县伪军的配合下,配备了骑兵、炮兵及橡皮船等,约3000余人,对我铁道游击队所依托的微山湖地区展开了大“扫荡”。这时,活动于微山湖一带的抗日武装除铁道大队之外,还有运河支队尼山大队、微湖大队、滕沛大队、微湖办事处和滕沛办事处等共2000余人。按照鲁南军区的指示,上述武装成立了联合指挥部,以运河支队参谋长兼微湖办事处主任褚雅青为总指挥。由于这些部队均为地方武装,装备较差,战斗经验不足,尽管干部战士的斗争情绪异常高涨,并打退了日伪的多次进攻,但最终无法坚守微山岛地区。最后时刻,铁道大队化装为日军,在日人反战同盟的协助下,用旗语迷惑了敌军,才安全突围。但总指挥褚雅青在突围时不幸牺牲,这次坚守微山岛战斗失利后,铁道大队被调往军区受训,微山湖地区又沦于日伪手中。
1942年7月,铁道大队遵照鲁南军区的指示,重新返回微山湖一带。这时,日伪在这一带实行了残酷的统治,我军不少关系被破坏,许多抗日群众遭敌杀害。为了争取群众,瓦解敌人,开拓新的局面,铁道游击队对敌伪采取打拉兼施、争取多数、打击坏中之坏的方针,先后镇压了湖边剿共司令殷平华、西湾恶霸伪乡长张先锋等。在铁道游击队的有力打击下,一些伪职人员的反动气焰大大收敛,有的则保持中立,有的则转而为我方办事,从此,铁道大队在微山湖一带又能比较自由安全地活动了。这时,铁道大队已发展到200余人。
三
1942年夏,鲁南军区交给了铁道大队护送干部的任务。主要是保证苏北、滨海、鲁南等抗日根据地的领导干部安全跨越津浦路,通过微山湖。此后直至1943年底,铁道大队先后护送了刘少奇、陈毅、朱瑞、肖华、陈光等领导人及其他数百名干部安全通过敌人设在津浦路两边、沿微山湖一带的封锁沟墙,保证了从苏北去延安的这一段交通线的通畅。
整个1943年,铁道大队除护送我军政干部外,还配合微湖大队等其他地方武装反击日伪的清剿与“扫荡”。1944年夏,为加强领导,鲁南军区又将铁道大队、微山湖大队、峄县大队及滕县大队等4支武装合编为鲁南独立支队,铁道大队为独立支队第二大队,刘金山为大队长,独立支队政委郑惕兼政委。原政委杜季伟调任枣庄工委书记兼工人支队司令。部队合编之后,铁道大队又配合兄弟部队参加了反击国民党顽军申宪武等部武装挑衅,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1月,侵占峄县、枣庄、滕县的日军官兵携带家属乘铁甲列车企图偷偷逃跑。鲁南军区命令铁道大队阻止这部分日军,迫其缴械投降。这天,日铁甲列车行至津浦线沙沟站北姬庄时,见铁路已被我破坏,又返向临城开,铁道大队又迅速破坏了姬庄以北的铁路,日铁甲列车只好停在姬庄附近。这时沙沟车站还驻着日军警备大队约200人,亦因铁路被破坏末及逃走。离沙沟车站1里多路的沙沟街,还驻有伪军1个团,他们已接受国民党的收编,尚未集结。为使这两股日军老老实实地受降,鲁南军区决定先歼灭伪军这个团。刚到鲁南的我新四军七师十九旅五十六团接受了这个任务。铁道大队300余名战士也协助五十六团攻打沙沟,他们被分在各个连队,负责带路。为稳住日军,铁道大队政委郑惕与大队长刘金山分别去姬庄、沙沟与两股日军谈判。我军以奇袭的方式,于当夜全部消灭了驻沙沟街的伪军,两处日军均末敢插手。
经过半个多月的谈判,1945年12月,在姬庄和沙沟车站正式举行受降仪式,鲁南军区派两个连队协助铁道大队受降。投降日军及其家属共2000多人,因日方家属哭闹,秩序很乱,受降仪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日军共交出轻机枪130挺,步枪1400支,子弹100箱,铁甲列车1辆。日军投降后,由铁道大队队员将其押送徐州,第二天,有40多名日军炮兵又返回要求参加我军,经鲁南军区同意,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1945年12月,铁道大队奉命到滕县接受整编。整编后除留两个连队归鲁南铁路工委领导外,其余100余人编入鲁南军区特务团。大队长刘金山调任鲁南铁路局副局长,副大队长王志胜调任该局办公室主任。至此,鲁南铁道大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番号撤销。
鲁南铁道游击队从创建到撤销番号前后有5年的时间。在这5年的战斗历程中,铁道游击队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给主力部队提供了大量的战利物资,并先后为各主力部队输送了十几个连队的兵力,为部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