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在空中对日展开攻势,美国飞机经常在中国的日军占领区上空奉命执行任务。
1945年1月间的一天下午,美军6架飞机轰炸天津后,沿津浦路经沧县上空返回驻地时,美空军准尉飞行员谢罗曼驾驶的B-38飞机被驻沧县的日军高射炮击伤,被迫降落在津浦路东侧、渤海区境内沧县以南冯家口车站与泊镇之间的十八步邢家村附近的田野里。当时,这一带是日军占领区。谢罗曼为防止日军夺走飞机,便点燃飞机油箱,将飞机烧毁。
这时,十八步邢家村的青年农民刘玉祥正推车回家路过此处,看到一个身穿皮飞行服的黄头发、蓝眼睛“洋人”坐在离飞机几十米的雪地上,脸上带着痛苦的表情呆呆地看着被大火吞没的飞机残骸。他一见刘玉祥,便警觉地抬起头来,疑惑地盯着刘玉祥。大概是看到刘玉祥那一身装束不是敌人,他便解开皮飞行服,露出里面穿着的一件白布制成的大坎肩,上面用中文写着“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律保护”的字样(这是盟军空军为了避免受抗日军民误伤,事先为飞行员制做的)。谢罗曼一边指着这些字,一边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我是飞机……打日本。”
沧县及十八步邢家村一带,在抗日战争时期先后隶属于八路军冀鲁边区、渤海区第一军分区,党的工作在这里有一定基础。十八步邢家村有不少热血青年参加了八路军,刘玉祥的哥哥就是八路军中的一个排长。刘玉祥没想到今天碰到一个打日本鬼子的洋人。他知道此地离泊镇日伪据点只有10余里,必须把这个“洋同志”救走。当时,谢罗曼的胸部、肋部等处都已摔伤,刘玉祥迅速把他背到车上,飞快地推回家。村中的群众听到刘玉祥介绍救回来的是抗日盟国的飞行员,估计附近泊镇等据点的日伪军会来搜捕加害。经大伙商量,将谢罗曼藏在一间极为隐蔽的暗室里,门口用柴草堵塞。另外,又由一个老乡穿着谢罗曼的飞行靴,在飞机迫降地点向相反的方向行走,故意在很薄的雪地上留下一行脚印,以便引开追捕的敌人。与此同时,村里又派人寻找在当地活动的八路军渤海军区第一军分区的部队,取得联系。
果然不出所料,一个多小时后,泊镇据点的日伪军到十八步邢家村来搜捕飞行员,尽管这伙凶狠的敌人百般威胁利诱,残酷毒打群众,可该村的人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开飞机的没到俺村来。”日本鬼子没办法,便带领伪军查民居,扒夹墙,掘地窖,把整个村子闹得乌烟瘴气,鸡犬不宁,但始终也没搜到飞行员。最后敌人只得垂头丧气地走了。
八路军渤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傅继泽、政委陈德在得到美军飞行员迫降被救的消息后,立即派部队将谢罗曼接到分区司令部驻地,对外严加保密;同时向中共渤海区党委和渤海军区报告了此事,等候指示。
在渤海第一军分区司令部驻地,我军将谢罗曼安排在一个热炕上休息,并积极为他治疗伤病。开始找不到翻译,双方靠手势和表情“交谈”,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懂几句英语的同志,才知道谢罗曼的一些简单情况。1941年,原任中国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的美国人陈纳德将军,为帮助中国的抗战,回国向罗斯福总统游说并征得同意,招募了从陆军航空队、海军陆战队航空队中退役的人员和部分预备役军官,组成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来华对日作战。谢罗曼准尉就是这样到中国来的。他对八路军和中国老百姓对他的救护和接待表示衷心感谢。渤海第一军分区政委陈德为表示团结战斗的友谊,将缴获日军的一支小型左轮手枪赠送给谢罗曼。驻地的一个农村小姑娘还将用土布缝制的一个背包送给了他。谢罗曼感慨地说:“这很有纪念意义,将使我常常感念中国人民的友情。”
为确保谢罗曼的安全,更好地治疗他的伤病,中共渤海区党委、渤海军区命令第一军分区派得力部队,安全护送谢罗曼到渤海区老革命根据地、渤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广北史家口(今属东营市)。一分区护送部队给谢罗曼换了便装,乘夜出发。途中与敌兵打了个遭遇战,部队边走边打,终于在拂晓前通过了敌人的封锁区。
谢罗曼及护送部队来到沾化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丰民村稍事休息。这天,县政府正在丰民村召开新兵入伍欢送大会。谢罗曼应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即席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由渤海区党委专程派来迎接他的渤海行署司法处秘书王绍堂担任翻译。谢罗曼说:“我亲眼看见中国敌后战场在中国共党领导下,对中国战场以及世界战场所起的重大作用。中华民族是任何力量也征服不了的伟大民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民不仅是强大的,而且是世界反法西斯盟军的可靠战友。我归队后,除继续参加对日作战外,一定要把我的这次遭遇和见闻如实地报告给盟军和盟国人民、中国的八路军是坚定抗战的人民和军队。”最后,他代表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子,对中国军民的救命之恩表示万分感谢,永志不忘。在谢罗曼准尉讲话过程中,台下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谢罗曼安全抵达广北史家口后,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渤海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景晓村、渤海行署主任李人凤等特意准备了一桌中国化的“西餐”款待了他,并送给他一套八路军的棉军衣。谢罗曼十分高兴地穿戴起来,在他居住的房前,与一直陪同他的翻译王绍堂同志合影留念。
渤海区党政领导人向他介绍了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军民坚持敌后抗日战争的情况。谢罗曼在参观我军司令部驻地之后,不解地问:“你们部队的兵营在哪里?我怎么没看到营房?”渤海区党委书记、渤海军区政委景晓村告诉他:“我们所进行的是抗日游击战争,广阔的根据地就是我们的兵营,广大的人民群众就是我们的军队。我们就是要依靠这样的兵营和军队,来打败日本侵略者。”谢罗曼对八路军的抗战业绩表示十分钦佩。
1945年春,渤海区掀起轰轰烈烈的大参军运动。3月2日这一天,广北九区(今属东营市)召开参军大会,60多个村庄的数千名群众来到会场,群情激昂。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应邀到会并作重要讲话。美国飞行员谢罗曼及翻译王绍堂也在主席台就座。当百多名妇女给全区报名参军的1600多名青年小伙子佩戴大红花时,全场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谢罗曼看到这样热烈的场面,无限感慨地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出现这样自觉地参军运动,中国人心齐,中国人伟大,中国永远不会亡!”
时隔不久,渤海区奉命护送谢罗曼到鲁南的八路军山东军区(后经延安转赴重庆)。行前,渤海区根据地的抗日军民,敲锣打鼓,鸣放鞭炮,载歌载舞,欢送抗日同盟国战友。谢罗曼非常激动地说:“在八路军和中国老百姓中间,我受到了有生以来最高的礼遇,我将永远铭记中国抗日军民的恩德和友谊。”
新中国成立后,谢罗曼曾从美国给他当年的临时翻译王绍堂同志及原渤海军区杨国夫司令员等来过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再次表达了他及全家人对中国军民的无限感激之情。